真,养老的烦恼,是从最近40年才开始的,
老祖宗们以前是不用养老的,因为就活不到老的那一天。
先看中国各朝代的人的平均寿命:
1.汉朝约22岁
2.唐朝约27岁
3.宋朝约30岁
4.清朝约33岁
5.民国时期约35岁
6.新中国成立后
据调查1957年,我国人民平均寿命提高到57岁,
到1981年为68岁。
70古来稀,就是这么来的。
N1
因为长寿的人非常稀缺,所以古代对老人的养老也是有一系列优待措施的。
早在周朝时,就实行了 “家庭养老” 模式。
为了让晚辈们更好地赡养老人,
如果家里有80岁以上的老人,儿孙中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
有90岁以上的老人,则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
这种80、90的老寿星,讲真,就是全家的避徭符呀。
到了先秦时期, “国家养老”开始出现了。
规定公民道德楷模、烈士家属的老人、离休老干部、五保户,等4类人能享受国家养老待遇。
讲真,挺人性化的。
到了汉代,还出现了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比如“免税”和“赐食”制度。
朝廷还会向老人颁发鸠杖,即“70赐杖”。
持鸠杖者不仅享有减免徭役、赋税,刑罚豁免权、见官不拜,
还享有种田、经商减免赋税、免除各种租税等各种特权。
越老越香这词,放这里真得是没话说。
唐朝,也十分重视养老。
除保留给老人“赐杖”、“免税”、“赐食”等诸多做法,
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即所谓的 “色养” ,
就是要求子女在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得让老人不开心。
这要求搁在现在就是:
要给老人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
再说养老机构,也不是现在才有的,
在古代,每个朝代都有其存在形式,
比如“养济院”、“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
N2
以前不论怎么把老人当个宝,搞特殊和优待,
上层的养老压力都不会太大,因为人口基数少呀。
南宋时期,南宋+金+西夏人口总共1.4亿人;
元朝总共8500万人;
明朝万历年间总共2亿人;
清朝到了道光三十年总共4.3亿人。
几个朝代加一起,也没有现在的14亿多。
也不可能有2.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这么多的老人,个个都是需要养老金的,
不管领多少,就按目前统计的,平均每人每年3700块来算,
每年,国家在养老金上要支付多少?
大约是10360亿。
国家在养老这件事情上,确实压力巨大,
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4亿,占比达35%,
如果咱还指着社保,让你过上体面的老年生活,只能说,醒醒吧。
想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有品质、有保证,
就得自己提前规划、配置。
在这个低利率的时代,想要高收益,只能和时间赛跑。
错过了3.0%,就只能把握好如今的2.5%,
否则,5年后利率只有0.5%,大家把钱放银行也会哭。
N3
很多人,给自己存养老钱,都希望这笔钱能灵活取用,
毕竟再过几年孩子读大学、成家立业,可能都需要钱。
就算给自己发养老金,也希望领取能任性、豪气一点。
如果想存钱,10月还是有好几款高性价比的固收增额寿的,
例如富德生命的,这款王炸固收型增额寿。
以38岁女性,年缴5万,缴10年为例:
保单第6年,现金价值52万+,妥妥回本了;
保单第30年,总共能拿回来95万+,本金翻了近2倍,
保单第50年,总共能拿回来156万+,本金翻了3倍+。
你可以自由安排减保领取,
至于哪天想提前炒掉老板、躺平,有了这笔钱,就是可以很随意淡定。
这款王炸固收型增额寿,在10月的整个市场中,到底排在哪?
和固收增额寿排名前5的比比看就知道了。
3年交,收益排名前5的是:
王炸固收型增额寿>人人家>颐悦无忧珍藏版>福有余2024>鑫享阳光(菁英版)
5年交,排名略有变化:
王炸固收型增额寿>鑫享阳光(菁英版)>颐悦无忧珍藏版>福有余2024>传家保臻享
10年交,和5年交的情况基本类似:
王炸固收型增额寿>鑫享阳光(菁英版)>岁享金生>颐悦无忧珍藏版>福有余2024
再给大家敲敲黑板,这款王炸固收型增额寿,
保险公司排名全国前10,实力摆在那;
现价表现突出,IRR最高可达2.44%!
回本快,短期缴费封闭期5-6年。
我是哆啦,香港金融学硕士,专业保险测评师,测评过上千款保险。
如果你有保险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哆啦A保”,可免费获取任意一份保险资料,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