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一直争议不断,内地赴香港买保险的消息也从未休止,随着人民币持续贬值,这股作为境外资产配置方式之一的购保热潮更是持续发酵,于此同时,中国银联在16年10月29日凌晨0点的发文,以后国内居民到香港买保险,不能再刷银联卡了,然而,也有其他的声音:通过别的渠道,保险照买不误,真的是热情难挡。
人红就会是非多,香港保险也不例外。呈现出了两种声音:
一种说法是“香港保险不受国内法律保护、将来会面临理赔难的问题”;
另一种说法是“香港是法制地区,讲求民主决策,不存在潜规则,香港保险当然受香港法律的保护!”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都渴望知道真相,到底该听哪个声音,做出怎样的选择?不禁想问,我们身边那些诋毁香港保险的人,有谁真正去过香港购买过保险没?
那些都是别人嘴里的香港保险,唯有“以身试保险”,亲赴香港,调查香港保险真相,才能得真知,现在得以解答以下几个疑问:
1、香港保险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是的,香港保险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受香港法律保护。不管你是内地人又或者是其他国家的人,只要你是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就可以得到香港法律保护。因为香港的保险,是全球保险公司在香港开的分公司,因此不分国籍,任何人都可以购买。
但有一点不得不提醒各位的是,就是必须本人亲赴香港,在香港的保险公司验证签约。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得确保得到香港法律的保护。
2、保额跟内地是不是大不同?
这点,香港保险跟国内保险有很大的不同。其实,香港重疾险、分红险两类险种是最受内地青睐的,很多赴港内地居民大部分购买的都是这两类保险。其中,重疾险又以英国保诚的危疾终身保、香港友邦的加裕倍安保最被看好,投保量也最走俏。
就拿内地的重疾险和香港重疾险来验证一下我所说的大不同,究竟是怎样差异:
先说说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地的重疾险,如果了解过的人都会知道,它们大多只有保额,没有分红。譬如,你为自己购买了一份5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年缴费2万元、连续缴费20年;此后不论是30年、50年,直到你活到90岁身故,你的保额都是50万元,不会有任何增长。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在哪一年身故,你能获得的身故赔偿就只有50万元,而问题在于现在这50万,跟60年后获得的50万元,是否还有同等的购买力呢?就目前人民币不断贬值、通货膨胀(CPI)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这钱就相当于大大的缩水啦~
想想30年前的万元户,你就知道,很大的可能是,60年后的50万元的实际购买力,也许仅相当于现在的5万元!
在这点上,香港保险就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未来的分红收益并不确定,但香港保险的优势在于,它至少承诺,要把投资收益的70%以上收益部分,用于保单分红。
譬如,你花1.5万元为自己购买了一份8万美元(50万人民币)的保险,如果明年身故,你能获得的赔偿是10.8万美元(由于香港保险的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会在你购买的保额之外,额外赠送35~~50%的重疾、身故保障),相当于人民币72万元;如果你在60年后身故,你能获得的赔偿则是7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500万元。
通过对比,你会发现,不论是现在罹患重疾、身故,或者是60年后身故,你能获得的赔偿,都会远远大于50万元。而且,活的越久,将来获得的赔偿越多。
3、所有保险都涉及理赔么?
理赔这点,一直都是国内监管部门、保险从业者争论最多的焦点,由于我也是刚在香港购买保险,并没有牵涉到理赔问题,所以并没有发言权。
但是,不知道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的原因,很多国内保险从业者在说到香港保险的时候,都偷换了一个概念,并不是所有的保险都会涉及理赔!
譬如,大陆居民在香港购买的金额最多的保险,一般都是理财分红类产品,并不涉及到理赔,这点,很多国内居民很容易会被误导。
当然,我写出我本人的亲身经历,并无任何为香港保险做说客的意图,而且,现在监管层限制国内居民到香港买保险,可能更多是担心资金外流,以及部分灰色资金通过香港保险,逃离国家监管,自然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面对眼下的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也是投资时,降低风险的最基本要素。
当然了,香港保险最大的不方便是,必须投保人和被保人本人亲赴香港,到香港实地签单购买,这是让很多大陆居民感觉实在不方便之处。
当然,如果你想配置一部分美元资产,香港保险确实是一个选择,毕竟,对于国内的很多百姓而言,即便你换了美元,也不能趴到账户上不动,这时候,香港保险的年化8%左右的预期收益,一方面帮你实现了美元的资产配置,另一方面也帮你实现了美元的理财增值,还是值得考虑的。
保之道——只需三分钟!通俗易懂地解读保险产品、介绍保险知识、如何买保险、保险如何理赔。希望我们介绍的关于保险的知识可以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