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养老问题是民生保障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保险业创新与发展主题论坛上表示,尽快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迫在眉睫。 随着农村家庭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全国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51.3%,其中农村空巢老人占比为51.7%。在乡镇,很多老人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缺少了收入来源,要依靠子女照料扶养。“空巢”现象正拷问着养老模式如何发展。 新农保仍是杯水车薪 目前,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3种:土地养老、家庭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而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几十元的新农保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以外,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养老保障。他们没有财力进养老院,女子往往也没有能力让其进城享福;他们中不少人留守农村,继续辛勤劳作,抚养年幼的孙辈。 今年73岁的周运升老人,是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潭下镇塘边村的村民。“我现在帮儿子放牛已经觉得很吃力了,多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歇口气。”周老捶了捶自己的双腿,有些担忧,等到自己真的动弹不得了,儿子又要干活又要照顾他们,能行吗. 周老的老伴去年过世了,两个儿子、儿媳妇都在工地打工,两家都种了几亩地,平时周老给大儿子放牛,秋收后还得帮两个儿子收晒稻谷。 塘边村只有350多人,但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93人。和周老一样,因为不愿意成为子女的负担,大部分老年人仍在坚持靠劳动养活自己。 据塘边村村支书唐茂仁介绍,现在村里已经实现了基础养老保险全覆盖,60岁以上老人至少每月能领取55元的新农保。随着年岁的增长,养老金金额逐步递增。 由于农民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养老保险金被赋予了较高的期待。但以每月55元为基础的新农保,似乎很难满足一个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 今年70岁的苏水星和老伴两个人每月共能领到140元养老金,说起这些钱,苏老表示保障水平远远不够:“买点油盐酱醋是够了,但人情和药费是开支大头。”村里的丧葬嫁娶,每次出手都是以百元计,再加上苏老患有胃溃疡,去年住院就花掉6000多元。 保险额度过低,养老金发放偏少,新农保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好在部分省市出台了新政策,农民只要满足条件,一次性补缴15年的农村养老保险,就可以在60岁后像城镇职工一样每月领取上千元的养老金。但一次性补缴15年的农村养老保险不是一笔小数目,动辄要数万元,这对农村家庭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 因此,有业内专家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财政投入,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为标准,不搞“一刀切”,建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动态投入机制,使养老金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而提高。 商业保险急需跟进 如今,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多老人孤独留守农村;农村家庭规模不断缩小,数个子女照顾老人的情况已不多见,子女养老负担加重;农村老人将越来越多,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其中70%是农民。 新农保基本养老保险无法覆盖、子女不能完全依靠、自己又无养老积蓄的农村老人养老该依靠谁. 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商业保险体系应该介入。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导致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缺陷明显。 周延礼在保险业创新与发展主题论坛上指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开发多层次的保险产品来支持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建设,特别是应提高养老保险产品的效率和公平,解决第一支柱总量不足的问题。 “我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第四支柱的观点,即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建设,对社会养老基金的贡献形成多层次渠道和支持力度,甚至涉及投入机制的建设问题”。周延礼说。 同时,要加大保险资金运用,在养老社区的建设、养老设施的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要进一步扩大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让商业养老保险成为未来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推动政策空间。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连起曾建议,建立中国农村保险公司,性质定为政策性保险机构,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实行商业化经营,接管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将社会养老保险转化为商业养老保险,继续承保。此外,他还建议在中国农村保险公司成立后,开展全国农作物财产保险业务,填补我国在这一业务中的空白。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