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老龄化时代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月24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式”在京召开。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致辞中表示,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发挥政府保障基本的基础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提高质量的放大效应,坚持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打造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黄洪指出,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立足中国实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之路。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陷入民粹主义和福利陷阱,使财政不堪重负,不仅影响了国家的持续竞争力,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破产,最终还是损害全体国民的利益。 从我国实际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但我国人均GDP仅为8100美元。作为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不能简单复制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黄洪认为,在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立足我国发展水平,平衡好人民群众有保障、国家财力可承受和经济发展可持续之间的关系。 既要发挥政府保障基本的基础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提高质量的放大效应,坚持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打造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方面,黄洪表示,首先,第三支柱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定位不应只是“锦上添花”,更应是“雪中送炭”。 基于我国阶段性特征,第三支柱不应只是成为额外增加养老金积累的简单补充,而是要承担起一定的基础保障功能。加快发展市场化的第三支柱,尽快形成新的、安全稳健的国家养老储备资金,才能有效弥补第一支柱替代率缺口和第二支柱覆盖率短板,形成稳固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其次,第三支柱的首要属性应当是保险属性,应当从具备“收益保证、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互助共济”等独特功能的商业养老保险起步。第三,应当待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形成一定积累后,再适时拓展商业养老金融产品范围。 通过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在第三支柱中建立覆盖广泛的养老资金安全垫,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方面,黄洪表示,首先,要突出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保险业自身在精算技术、专业服务和风险管理等优势,积极参与经办基本医保、承办大病保险,放大保障效应,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基本医保制度运行效率,改善就医体验。 其次,要提升服务质量。发挥主体作用,注重高质量发展,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产品,提供基本医保“三个目录”之外的健康保障、医疗保健与护理服务,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第三,要管控费用漏洞。发挥保险行业技术、网络等优势,参与医疗行为管控,降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保障合理的医疗支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表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之快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中国未富先老,目前的人均GDP水平远低于同等老龄化程度的国家;二是家庭快速小型化,单身家庭、单亲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大量增加,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在快速弱化。 我们应投入更多的智力资源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积极探寻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带来的诸多影响,尤其是对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可能冲击,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制度设计,防患于未然。 此外,会上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与制度选择》。 报告认为,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待遇水平与参保负担、数据基础与科学决策等八项关系,让制度真正发挥保障民生的作用,在老龄化时代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