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平安产险承办的“巨灾风险防范与保障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上,平安产险业内率先发布地震指数保险风险评估模型和地震指数保险产品,助力完善巨灾保险经济补偿机制。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正在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保险业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明显加快,巨灾保险有助于减轻政府抗灾救灾压力,通过它,民众可以享受到高效有序的大灾保险理赔服务,较好地起到了“缓冲垫”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助力完善巨灾保险经济补偿机制 据介绍,地震指数保险风险评估模型是由平安产险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开发,是国内首个由直保公司开发的巨灾指数保险模型。 平安产险风险研究与防控部总经理袁勇民介绍,地震指数保险风险模型可通过模拟一平方公里(长、宽各一公里)的单元地块发生各个级别概率的破坏性地震等级,计算相应的地震加速度,并根据建筑高度、面积、结构等信息,估算出不同的单元地块上建筑的损失程度和损失金额,建立起地震损失、概率和地震影响烈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这套模型,不仅可以指导保险公司开发新的地震指数保险产品,还可以为城市地震减灾规划提出建议。同时,地震风险评估的结果也可以让政府震后救援力量的快速部署和应急处置方案更有的放矢,指导相关部门震后快速应对,减少人员伤亡损失。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平安产险承保全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云南大理州农房地震保险等地震巨灾保险项目,为无法避免且危害严重的地震灾难引起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给予切实保障的风险分散制度,并在应对巨灾风险方面开展深入探索。 探索巨灾保险体系建设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全世界54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就有8次发生在中国。在此背景下,国内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有助于发挥巨灾保险费率的杠杆作用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优势,推动投保地区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变事后的被动救济为事前主动的风险防范,丰富和完善灾前、灾中、灾后全覆盖的灾害管理体系,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通过巨灾保险制度,将应急的救灾财政资金转化为每年的巨灾保费财政预算,放大财政支出的效应,形成常态化机制。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确立“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2014年7月,深圳率先开始巨灾保险试点,此后宁波、云南、四川、广东、黑龙江等地相继开展巨灾保险试点,我国巨灾保险试点工作拉开帷幕。 除平安产险外,其他险企也在开展巨灾保险的探索。12月11日,中再巨灾平台CRP1.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保险业正站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回归保障本源、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的关键历史当口,推动完善巨灾保险体系建设是保险服务民生保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 据了解,中再巨灾平台整合了自然灾害数据、标的数据和保险业务数据等,以地图方式向用户直观进行展示,为直保公司承保理赔、企业风险管理和政府可视化决策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下一步,中再巨灾平台将不断积累巨灾数据,为巨灾模型开发与风险解决方案提供基础,未来还将集成模型创新平台、金融方案平台,向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巨灾风险管理服务。
|
责任编辑: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