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上战场前,已经穿了盔甲,还需要带盾牌吗? 盔甲为重疾险,盾牌为防癌险。 防癌险可不可替代重疾险?有没有重复购买的必要?是小智君今天与大家讨论的重点。 先看重疾圈子里的一个数据:在所有理赔中,恶性肿瘤占70%-80%。 比如同方全球人寿2017年的重疾险理赔数据,恶性肿瘤占到所有理赔原因的77.6%。 其他保险公司的数据有些差别,不过基本也都在60%+到80%+之间。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癌症患者。近年来,癌症更是呈现了低龄化的趋势。对此,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专门的防癌险。 这些铁铮铮的数据,让不少人质疑,重疾保障里,有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即可,其他病种可有可无。 顺应市场需求,只保恶性肿瘤的防癌险出道了~ 有价格更低的防癌险,以便宜近一半的价格购买到能覆盖80%重疾风险的保障,想想也是很有诱惑力呢。 然而,防癌险真的能替代重疾险的位置吗?先听小智君讲。 1 重疾险VS防癌险 二者相同之处: 都是约定病种,赔付固定保额。 二者不同之处: 1、包含病种:重疾险包含了恶性肿瘤(癌症),还有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终末期肾病、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几十上百种大病。而防癌险只是约定了恶性肿瘤(癌症)。 2、轻症中症:目前大部分重疾险都包含轻症,轻症基本上都是额外给付20-40%的基础保额,2018年重疾险附带中症也成了热门,额外给付50%基础保额。而防癌险的发展明显不如重疾险,能带有原位癌轻症的防癌险比较少。 3、赔付次数:重疾险发展到现在,多次赔付的已经成了主流,而防癌险可以多次赔付的还不是很多。 4、间隔期:多次赔付的险种,重疾险间隔期一般为180天-1年。防癌险一般为3年-5年。 5、多次赔付限制:重疾险的多次赔付有很多限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已经赔付过的病种不能再次赔付,如果是分组重疾险,同一个组别里,只能赔付一次。而有的多次赔付的防癌险优势在于,只要过了间隔期,不管是复发的、新发的、转移的癌症,都可以再次赔付。 6、一般情况下,防癌险的保费相对便宜,核保相对宽松。 2 防癌险能替代重疾险吗? 带着能不能用防癌险替代重疾险的疑问,先来看看重疾险购买人群的年龄限制。 按照现状,重疾险并不是覆盖了所有年龄的保险。50岁以上的人群已经不适合购买重疾险,不仅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难通过,保费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高。现在60多岁以及年龄更大的人群,很少有人买过重疾险。 从另一个角度想,重疾险里的很多常见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终末期肾病,都要60岁往上才高发。 再回头看重疾险的理赔数据,80%的恶性肿瘤理赔比例,并不是其他疾病发病率低,换个角度,只是剩下那些发病率高的人群,都没有买重疾险。 所以,换句话说,大量买了重疾险的人群,现在最高发的重疾是癌症。但是几十年后,其他重疾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道理说到这里,小智君给大家总结一下: 重疾理赔数据靠谱的前提有年龄限制在前,重疾保障种类不可只追求恶性肿瘤,所以不可用防癌险替代重疾险。 不可替代,不代表不可买。 例如,几年前就已经购买了重疾险,但现在觉得保额有点低,想再买一份新产品,增加一下保额。 但考虑到年纪也不小了,买重疾险,价格上有点吃不消,这时候,买防癌险来增加癌症方面的保障,会是不错的选择。 把癌症的保障做得足一些,心理上也更安心。只要能符合自身保障需求,且不超出经济可承受范围,可以组合购买。 但小智君认为在购买大病险时,重疾险一定是首选,防癌险是备选,补选。 3 防癌险适合哪些人群? 相对于重疾险,防癌险保费相对便宜;保障范围也有限,但是任何产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防癌险针对下列人群的意义更为明显: 1、家庭属于低收入人群; 2、经常接触化工原材料等致癌物品的人员。 3、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员; 4、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5、已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但希望提高癌症保障的人群。
所以,只有适不适合,没有能不能买。买重疾险还是防癌险,都应该从自身的经济情况、风险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综合考量与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