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现患人数高达2.9亿,其中脑卒中的占到1300万;平均每17秒就有一人因为中风离开这个世界;平均每8秒就有一人被确诊患有癌症。 你可能对《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篇网络爆文还有印象...作者60岁的岳父从流感到肺炎,从门诊到ICU,29天阴阳两隔的经历。 作者是公司高管,在北京也至少属于中产家庭,有医疗资源的人脉、有商业医疗保险,同时也有能够支撑这二十多天重症监护室的应急基金。即便这样,一个流感就花去了50万,更别说是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癌症。 高危疾病往往来得全无先兆,百分之一的几率,降临到每个家庭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幸!打乱了家庭规划,为你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开支,为挚爱的家人增添了额外的负担,更为他们的未来徒增了变数。 当您在读这段文字的同时,正有不少家庭正在为了筹措医疗费卖房、借钱。高昂的医疗费用压垮了很多很多家庭! 什么是重疾险? 重疾险,就是一种为了避免因为家庭成员得了重大疾病导致财务状况崩溃的医疗保险产品。它以特定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溢血等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人确诊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保险行为。 重疾险最早于1983年在南非问世之后,在1980年代中后期陆续被引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1995年前后,我国内陆市场也引入了重大疾病保险,发展至今,重疾险的保障的范围逐渐扩大,保障功能也在日趋完善。 重疾险如何赔付? 大多数重疾险产品的保障额度从1万美金到100万美金不等。当被保险人被诊断患有保险合约内列举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则会一次性支付这笔保险金。 随着重疾险产品的演变,有不少保险公司也推出了多次理赔的重疾险产品。举例来说,如果被保险人得了癌症获得了一笔保险金赔付,待他康复几年后又患上了其他癌症或者其他疾症,被保险人能够获得另外一笔保险金赔偿。当然每个公司的产品不同,是否有多次赔付以实际保单的合约为准。 为什么需要重疾险? 重大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和收入损失远远超过医疗费用这么简单,社保福利和医疗保险能够涵盖的部分仅仅是就医看病的这个部分;而重疾险则能帮助你维持家庭的财务稳定,保证你和配偶将来的退休储蓄计划等等。 重疾保险赔付能够:
投保多少额度合适? 大部分的重疾险额度在5万至100万美金不等,通常的建议的保额是个人收入的5倍或是家庭年收入的3倍。通常美国的重疾险需要询问投保人的年收入情况,至多能够为投保人核保的最高额度为年收入的五倍。 根据数据显示,68%以上的癌症患者在确认之后能够生活至少5年以上。即便是其他的重疾,一般也需要3-5年的时间恢复到起初的身体状态。 消费型 VS 储蓄返还重疾险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返还型重疾险是重大疾病保险的两种投保形式: 1)消费型重疾险更注重保障的功能,投保人用较少的保费获得保障。同时很多消费型的重疾险是定期型的,保障10年到30年,或到70或80岁不等,当然也有终身的消费型重疾险。国内的重疾险产品多为消费型,例如百年康惠保、弘康健康一生等等; 2) 返还型重疾险就是储蓄型重疾险,需要固定缴费满一定年限,中间不能间断,费用也会远远高于消费型的重疾险。 如果在约定期限内被保险人没有出险理赔,那么保险公司会返还所交的保险费用以及分红入账。大部分的储蓄重疾险同时涵盖身故赔偿,所以包含了重疾、储蓄以及人寿的功能于一身。 主要的香港重疾保险就是采用这种返还型的重疾险,也是大陆客户前往香港配置最多的保险产品。 无论是消费型抑或是返还型的重疾险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多取决于投保人的收入情况和自身的财务需求。 例如一个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没有额外储蓄,消费型的重疾险可以用较低的保费获得更高的保障额度;如果投保人本身有很好的投资理财渠道,消费型重疾险的保障功能已经能够满足他的投保需求;当然对于很多中产家庭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基础,风险偏好较低,可以考虑配置储蓄型的重疾险,保障的同时,兼顾理财分红。 为什么美国鲜有重疾险? “美国有没有重疾险”是一个保险经纪经常被问及的话题。答案是有的,但比较小众,且基本上都是消费型的重疾险。 在美国,购买医疗保险是一种“个人义务”。商业医疗保险“保大不保小”,根据医保的计划不同,有不同的自付金额和支出上限,平时头疼脑热挂号看病的费用成本在有无医保的情况下相差无几。 但同时医疗保险涵盖所有的疾病,无理赔上限,无疾病限制,不限制药物的使用,不限制住院的天数,不限制医院或医生的选择。 因此,普通的商业医疗保险就可以支付老百姓的绝大部分医疗开支费用。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不能因为保险人患有疾病而拒绝承保。哪怕不幸身患绝症,理赔上百万,保险公司也不得拒保或增加其保费或拒赔。 除此之外,美国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是基本能够为身患重疾的居民和家庭提供完备的保障,因此重疾险在美国并不非常流行。 而在中国,社保医保基本覆盖了除了重大疾病以外的医疗费用,满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医疗保险需求;而国内的商业医疗市场不够成熟,国人过度医疗的习惯也曾经导致不少商业医疗险赔穿退市;同时国内社会福利体系相对不那么健全,如果家庭成员身患重疾,无法工作失去收入,这个风险得靠个人家庭来承担,这个时候重疾险就发挥了作用来弥补了这些损失。 撇开医疗社保体系,从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来看: 在中国有多少人,一边熬着最久的夜,一边敷着最贵的面膜;有多少人一边收藏养生指南,一边拼命加班到深夜天明;又有多少人,一边天天酒局夜夜买醉,一边往被子里放枸杞子… 相比之下北美和欧洲人十分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下班后通过运动、阅读、弹琴、绘画等方式休整自我以提高工作效率,让生活习惯变得更规律。 在美国有哪些 涵盖重疾保障的保险产品? 在中国医疗保险和重疾保险的区别在于前者用于小病而后者用于大病;而在美国这两类保险作用的区分在于,投保人是要治病还是需要护理。 也就是说你是需要生病到医院医治还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护工或者专门的人员来照顾你的生活。 除此之外美国的保险产品对于重疾、慢性疾病、长期看护和绝症有比较明晰/独立的条约定义:
上述四类保险的总和涵盖了国内的重疾医疗保险,为被保险人因为重大疾病、慢性疾病或者是绝症的时候提供保险赔付。而对于很多中国客户而言,这类保险和美国的医疗保险一样,因为不是美国居民而没有办法购买。 但是符合人寿保险核保要求的外国客人(要求与美国有比较强的财务联系:例如拥有美国房产或者在美国有经营公司等),可以通过在购买人寿保险的时候添加适合自己需求的附约来达到类似的重疾保险的功能。 美国的人寿保险,尤其是分红型的终身寿险都包含提前给付附约「Accelerated Benefit Rider」,而这个提前给付附约有分为很多种,包含重大疾病附约,慢性疾病附约,和长期看护附约。 以人寿保险重大疾病附约为例:如果被保险人被诊断有绝症(晚期疾病/重大疾病),这将大大缩短被保险人的寿命,被保险人可以提前使用保单的身故赔偿。 通常来说,保险公司会将主保单身故赔偿的25-40%预付給被保险人,在被保险人过世之后受益人仍然能够获得身故赔偿,金额则为原保额扣除提前给付金额剩余的部分。 对于将来决定定居美国的新移民来说,美国没有类似香港重疾险=重疾+储蓄+人寿这么多元一体的产品。但在传统红利型终身寿险产品合约中加入重疾提前给付条约,也同样可以为投保人提供类似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