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平安拒赔高发轻症的新闻横扫网络。 2015年6月,徐先生买了份平安福,保终身,缴20年,合计保费接近2万。 2017年3月,徐先生确诊冠心病。 医生给出两个选择:拟选方案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备选方案为冠状动脉搭桥术。 根据徐先生的病情,应当首选冠状动脉支架术,最终住院花费超过10万块。 出院后,徐先生家人向平安发起理赔申请,被平安以“不属于约定的重大疾病”为由,拒赔。 于是徐先生将平安诉诸法庭,经过二审,最终维持拒赔的结果。 案件一经各大媒体曝出,很多人从谴责平安直接上升到“最不保险的事就是买保险”的激辩中。 小编去扒了一下这起案件的判决书,从判决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拒赔主要的原因是徐先生的病情“不够重”,没有达到需要选择可以达到理赔标准的搭桥术,更适合优先选择支架术。 小编和保险公司负责理赔的朋友也探讨过这件事,理赔的朋友说平安拒赔的确没错,从医学角度,该被保险人的此次病情的确是比较轻的。总不能为了获得理赔特地去可以选择风险更高的开胸手术吧? 的确,案件本身看,平安并没有错。那么平安就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当然不是。 平安的问题在于,没有把高发轻症列入理赔范围。徐先生实施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在众多重疾险产品条款,可以按照轻症中的“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理赔。 如果平安福中含有这项轻症理赔,按照平安轻症赔付20%比例来算,徐先生43万的重疾险保额,可以获得8.6万的赔付金额。同时,徐先生只缴纳了1年的保费,剩余19年未交。根据轻症豁免条款,徐先生可以免交未来19年的近38万总保费。 也就是说因为平安不含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轻症理赔,间接导致了徐先生损失40多万元。 这实在是“天坑”! 重疾险中的轻症选择 市场上重疾险产品多且复杂,其实产品在重疾的病种上不会有太大差异,因为前25种重大疾病为行业统一规定,占据十之八九的理赔,所以买100种和买80种重疾的产品并没有本质差异,更多的是图个心安。 由于轻症没有统一规范,各家保险公司可以随意设置,这才出现了上述案例中徐先生的拒赔事件。所以,我们在挑选重疾险的时候,轻症责任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 1轻症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聊聊重疾险中的轻症作用。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很多疾病在早期发现是极大可能治愈的而且花费并不高。可是,按重疾定义来说,并没有达到理赔标准。 因此,轻症应运而生。购买含轻症的重疾险,患轻症疾病能够获得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可以缓解被保险人的经济压力,而且未来仍有重疾保障。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基本都含有轻症豁免,罹患轻症后,剩下的重疾保费也都不必再交,而重疾保障继续有效。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双重保障,具体有多大用处,相信大家在文章开始的徐先生案例中也已经体会到了。 2关注高发轻症 如果买的重疾险里不包含高发轻症,也很鸡肋。包含所有乃至绝大部分高发轻症理赔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产品。 根据理赔数据,锦妹列出了几项高发轻症,大家可以在购买重疾险时关注一下,轻症条款中是否包含如下高发轻症: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轻微脑中风后遗症、不典型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单侧肾脏切除、较小面积Ⅲ度烧伤、视力严重受损、主动脉内手术。 前四种高发轻症占据轻症理赔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轻症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 小编说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轻症到底值不值得我们购买? 锦妹查询了市面上几款可以自主选择轻症的重疾险产品,是否包含轻症的差价大概在10%-30%之间。 我们要衡量增加的轻症,值不值得我们多支出的费用。 一般情况下,锦妹都建议大家选择包含轻症的产品,既可以提高获赔概率,有可以获得轻症豁免,双重保障。 在预算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再考虑“丢车保帅”,只要重疾,不要轻症。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到你,也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