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寿险有多火?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第二季度,渤海人寿的“优选定期寿险”、悟空保与横琴人寿合作的“至尊保之横琴优爱宝”、小雨伞保险与华贵人寿合作的“小雨伞擎天柱”定期寿险等接连推出。再加上去年在市场上已名噪一时的弘康人寿的弘康大白、横琴人寿的优爱宝、瑞泰人寿的瑞和定寿、同方全球的“简爱”和“挚爱优选”、阳光保险的“人生随e保”、人保寿险的“精心优选”、安联保险的安创未来等,定期寿险市场热闹非凡。
符合互联网险企“胃口”
有需求才有动力!
这无疑是险企扎堆销售定期寿险的其中一个原因。
定期寿险是一种消费类保障型产品,这类产品有“低保费、高保障”的优点,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如果被保险人死亡或全残,则保险公司将给予赔付。
悟空保创始人兼CEO陈志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定期寿险产品简单、价格亲民,消费者能够通过非常低的保费获得高额保障。对于有短期(比如20年左右)风险敞口,比如有房贷车贷、为父母养老、家有幼子的消费者来说,非常适合用定期寿险转移身故风险,以免被保人不幸身故给家人造成负债累累或经济上难以为继的后果。所以定期寿险的受众一般是成年人,或者走上社会,家庭责任开始渐重的年轻人,或年轻家庭。
谈及定期寿险自去年以来的火爆情况,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上海昱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徐昱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全民保险意识提高。一方面,老百姓(603883,股吧)的保险意识在上升;另一方面,保险业内人士的意识有了大幅提升,才会专注于保障型保险的市场开拓。
徐昱琛也提到了定期寿险“简单易选”的特点。他称,市场上套路较多的保险产品会让消费者产生“选择困难症”,但定期寿险产品则不同:消费者只要确定了保障期限、保额,在众多产品中就看哪家最便宜就买哪家,另外最多加一些全残责任,或者免责条款少一些,就可以选定适合自己的定期寿险,整个过程很简单。
此外,互联网保险崛起也助推定期寿险产品开发。徐昱琛告诉记者,在过去互联网业务不发达时,保险业务员根本不会推销定期寿险产品,因为100万元的定期寿险,保费才几千元,业务员拿到手的佣金才1000多元。没人销售,传统险企也不会开发一些性价比高的定期寿险产品。
“现如今,各种互联网保险平台不断涌出,亟需一些设计简单且高保障的产品,而定期寿险因为责任简单、保额高、保费低等特点,成功吸引了这些互联网险企,于是才出现了悟空保、小雨伞等平台与中小险企联手开发的定期寿险产品。”徐昱琛称。
“万能险大户”转型所需
除了定期寿险原本的特性和互联网企业的推动,定期寿险之所以火爆,还是保监会“保险姓保”理念下,万能险大户转型需要的结果。
近年来万能险的快速发展潜藏了较大的风险隐患,保监会自去年以来连续发文加强监管。今年5月,保监会又出台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明确禁止两全保险及年金保险在5年内返还,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投连险产品。在此背景下,部分依赖于理财型保险业务的中小型险企再度承压。
影响有多大?
先来看个例子,渤海人寿此前以万能险发家。2014年12月成立后,仅在2015年,渤海人寿的规模保费就高达33.3亿元,在中资寿险公司中排名第40位。但2016年保监会对1年期中短存续产品叫停后,失去这一主打产品的支撑,渤海人寿规模保费收入自2016年3月的69.4亿元迅速缩水至4月份的113.4万元,原保费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保费增速放缓后,如果有退保危机,企业风险较大。为了回归保障本质,渤海人寿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优选定期寿险”纯保障类保险产品,以费率低、保额高、免体检为特色,也成了“网红”产品。
再来看几个行业数据。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具有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的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52.91%,较去年底上升16.71个百分点;万能险占比17.4%,下降19.45个百分点;分红险占比28.80%,上升5.04个百分点。无疑,那些过去主要依靠万能险、投连险做大业务的险企而言,必须转型,定期寿险等产品成为新抓手。
“总体来看,今年的定期寿险销售要比往年好。”不过,沪上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业务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我们公司而言,定期寿险销售谈不上特别突出。有房贷的客户不会刻意去买定期寿险产品,他们还是在综合产品的基础上,由业务员建议才会去买,且额度并不大。”
内地定期寿险亟待升级
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需要配置此类险种吗?
80后的李女士近日正处于这样的纠结之中。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述说了痛苦的购险经历。由于工作压力大,有房贷压身,且家庭中有人生病,她就想到了保险产品配置。不过,咨询了多家公司产品后发现,保险业务员推荐的产品看似很有诱惑力,但不少产品的“通病”是:保费贵、保额有限、免责条款多、拒赔风险高。
权衡之下,李女士最终购买了终身型重疾险,还买了保额600万元的尊享e生百万医疗险。而现在还有人在给她推荐定期寿险,她到底该不该买?
对此,精算师徐昱琛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条件允许,这位女士需要配置一份定期寿险,尽管购买了优质的百万国民医疗险和极致重疾险,但医疗险和重疾险不承保身故责任,且只是保护自己,而定期寿险保护的是投保人的家庭成员。
同样是精算师出身的陈志华表示,“在悟空保平台用户中,对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的配置比例大约为1:6,25岁至35岁占比约71%,35岁以上占比26%,可见80后独生子女家庭定期寿险保障的意识最高。对这一消费群而言,20年到30年的保障期间都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保额配置到约5至10年的年收入总和就很合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定期寿险必须不断升级完善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有人拿中国内地、新加坡、香港三地定期寿险作了比较,中国内地价格最贵,约为新加坡的3倍;保额上限很低,一般网销产品不超过100万元,线下核保产品不超过200万元;除外条款极多;无可转换权;部分产品带全残赔偿,但全残赔偿的定义较苛刻。
|
责任编辑:bluce
下一篇:互联网健康险风靡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