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已经有非常多消费型重疾产品,不同产品之间也有一定共性,比如: 1) 保障期限灵活:可选择保终身、保到 60、70 岁,保20、30年。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缩短保障期限,获得一个相对较高的保额; 2) 保障内容灵活:主要责任为重疾,选不选寿险责任都可以,其他保障内容也可选择,比如附加轻症、投保人豁免。含有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有一定的储蓄成分在内,费率也更贵。由于含身故的责任重疾,赔付1次就结束了;而分开购买消费型重疾和定期寿险,先罹患重疾然后身故,两份合同是可以获得两次赔付的。 3) 保费压力小:多数消费型重疾提供 30 年缴费,如果没有寿险责任,那么保费会更便宜。
1. 市面上消费型重疾形态比较 我们选取几款比较有代表性产品为例做一下说明: 1) 百年人寿康惠保 2) 瑞泰瑞盈重大疾病保险 3) 弘康人寿健康一生 A+B 4) 达尔文 1 号重大疾病保险 5) 复星联合健康康乐 e 生 6) 同方全球同佑 e 生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在不考虑寿险等其他产品配置需求的情况下,简单概括一下: 1) 如果追求性价比最高:选择只保障重疾和轻症的产品,比如百年康惠保、瑞泰瑞盈、复星康乐 e 生 C 款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重疾和轻症种类比较完善,而且费率优势明显; 2) 如果追求保障全面:在重疾和轻症的基础上,再增加身故、投保人豁免等责任,比如复星联合康乐 e 生 B 款提供了身故责任和投保人豁免责任; 3) 如果身体有些小毛病,可以尝试智能核保,复星联合康乐 e 生、弘康健康一生 A+B、达尔文 1 号等产品都提供智能核保功能,就算有甲状腺结节、乙肝病毒携带等非标体,都可以通过智能核保,立即获得核保结论。
很难有一款产品是适合所有人的,在选择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保障需求、预算、缴费期限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2. 是否包含身故责任费率差多少 从上面的例子中,
上表中产品的含身故责任的产品和不含身故责任的产品最大的保费差异如下:
粗略来看,保到增加身故责任,增加的保费大概在20%-40%的区间,换而言之,就是同样的保费含不含身故,保额大致差异在20%-40%的这样一个范围内。
如果把不含身故责任省下来的保费,用来购买定期寿险,保至60岁的话,保额100万,30年缴费,男性需要2000元左右,女性只要1000元左右。
3. 消费型重疾+定期寿险搭配思路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重疾险中是否含身故责任对费率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对于不同预算的人群,可以考虑利用不同产品的搭配来实现较高保额的保障。
下面通过几种搭配,大家就能看出来不同产品搭配的巨大差异,以几个产品为例: 方案一:**福重疾险(单次赔付) 方案二:弘康哆啦 A 保(多次赔付) 方案三:康乐 e 生 B 款(消费型重疾险,含有身故) 方案四:康乐 e 生 C 款 + 中信保诚祯爱定期寿险(消费型重疾险至终身+定寿至60岁) 方案五:康乐 e 生 C 款 + 中信保诚祯爱定期寿险(消费型重疾险至70岁+定寿至60岁) 方案六:瑞泰瑞盈+中信保诚祯爱定期寿险(消费型重疾险+定寿,全部保至 60 岁)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 方案三:相比于方案二,单次给付重疾比多次给付重疾更便宜 方案四:将方案三中,身故责任去掉,剩下的保费用来购买保至60岁的定期寿险可以买到100万。和含身故的终身重疾相比,同样的保费,在60岁前获得的身故保障是明显提升了(从50万提升到100万),并且如果是重疾后身故的话,这种方案可以各赔一次 方案五:将方案四中终身的重疾责任调整为保至70岁,缴费压力明显降低 方案六:相比于五,更加激进一些,将重疾保障的期间也调整到60岁,保费进一步减少,比较适合预算极度不足的朋友作为临时过渡,保障是足够的,在人生责任最大的阶段,就有一个充足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