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意外险 医疗险 团险 儿童 万能 货运 案例 港险 社保 知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旗下栏目:重疾 生存 两全 理财

重疾险 能否更亲民

来源:未知 作者:bluceshen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10

1.jpg


2017年,成女士购买了一款重疾险产品,年缴保费2万余元,保额50万元。2018年初,成女士罹患肺癌、入院治疗。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家人向保险公司报案。不久之后,正接受化疗的成女士收到银行短信,提示50万元理赔款到账。风雨面前,一家人重燃希望……




这是发生在晋城的真实理赔案例。2017年,多家险企发布十大理赔案,重大疾病赔案占比高居榜首。可以说,保险业回归保障趋势明显,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渐成主流。在此背景下,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山西人选择投保重疾险,在基本医保之外增添更充足的保障。上半年,我省保险业发生赔款与给付支出133.61亿元,其中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58.97亿元,同比增加21.97%。

人们对重疾险的关注逐年升温。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场常见的重疾险产品在产品设计、性价比、服务等方面,仍与消费者需求有很大差距。人们对重疾险的认识也存在不少“盲区”。重疾险,需要更亲民。

消费者抱怨“雾里看花


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健康保险正成为险企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温娟是某险企山西分公司的销售人员。她感受最深的是,今年以来,公司的产品宣传方向比往年有了根本转变。“过去强调预期收益率,现在是保障放在第一位。”她说,目前公司销售主推重疾险,在分公司的公众号上,每周都会推送一则重疾理赔案例。


从上市险企半年报来看,今年以来,主要寿险公司均大力推动健康险等长期保障型产品销售,其中重疾险产品基本涵盖目前绝大多数重疾。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期发布《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称,2010年至2017年,国内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从691.72亿元迅速增长至4389.46亿元。


但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从重疾险的“关注者”到“消费者”,仍有不小距离。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自身重疾风险较大的受访者中,有82%的人并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近50%的受访者认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非常有必要,但其中仅有6.7%的人实际投保。


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记者采访了解到,重疾险条款设计不够通俗、专业性极强是重要的原因。太原市民徐敏抱怨,市面上重疾险产品众多,让人在实际购买中不知所措,像是“雾里看花”。即使是已经两三张保单在手的消费者,也坦言“买得比较糊涂”。

市场上的重疾险到底有多复杂?

徐敏对几家险企的产品作了一番了解后发现,市场上热销的“高性价比”重疾险,往往宣称能保障100种左右重疾、50多种轻症。再看合同,理赔条件、免责条款、保额计算公式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相信多数消费者难以完全读懂合同,未来怎么赔,能赔多少,实际解释权完全在保险公司。”


实际上,就重疾险保障疾病种类来说,根据中保协与中国医师协会合作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重疾险产品中最常见的有25种疾病,这些标准重疾已占到重疾发生率的95%左右。保险公司额外增加的病种,有的是把重疾进行拆分以提高疾病数量,有的则是非常罕见的疾病类型。对消费者来说,受保障的疾病并非数量越多越好。


还有一种情形是,部分险企主推“寿险+重疾”组合形态,虽然有保障全面的优点,但产品复杂化的缺点很明显。不少消费者本来是为了转移大病风险,结果购买了超出支付能力的保险产品


“希望保险产品设计能更加通俗化,更加注重参保者的体验。”徐敏说。


性价比还需再高一些


近几年,香港保险日益受到内地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6年,香港内地访客新增保费增长16倍。2017年,香港保险业来自内地客户的保费高达508亿港币,占比32.6%。从保单数量看,59%的内地消费者购买了重疾保单。


在太原市某金融机构工作的张鑫,两年前在香港给全家人购买了重疾保险。他认为,相较内地保险产品,香港保险产品性价比更高一些,具体讲,保费相对较低,保障的疾病种类更多。


采访中,一些潜在消费者认为,内地的重疾险应在提高保险保障的性价比上下功夫。


“市面上的重疾险价格太高了。”在太原一家餐饮企业上班的赵琴说。以某险企刚推出的重疾险为例,36岁的赵琴需要年缴9000多元保费。“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夫妻二人一年保费支出近两万元,需要持续缴纳20年,确实有些高攀不起。”她说。

价格偏高的产品,保障水平如何呢?

记者发现,面对人们多次患重疾可能性增加的情况,今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多次赔付型保险。有的增加了对中症疾病的赔付次数,有的针对复发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可以进行多次赔付。但如果仔细查看合同条款的话,一些保险公司规定,第一组重疾赔付后,之后对其他组疾病的赔付,需要间隔1-5年时间。种种条款限制,降低了保险的性价比。


在理赔方面,站在客户角度,发现疾病和治疗初期是最需要保障的时刻,但多数重疾险产品需要等到治疗出院、备齐所有材料后,才能申请赔付。患者要自行垫付一大笔费用。


张鑫认为,险企应结合消费者的风险保障需求,着力改进精算定价,提供更多高性价比产品。“最重要的是在费率上有所突破,让更多普通家庭能买得起。”同时,险企还可以在赔付之外,提供对重疾患者的增值服务,比如帮助预约床位、医疗咨询等等,在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同时,增强产品竞争力。

眼下投保该注意啥

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商业健康保险日益成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外的又一支柱。


我省此前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全省保费收入的10%。对百姓来说,关注保险,买保险,为自己规划健康保障综合解决方案,是分散重疾风险的重要途径。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健康险产品呢?


记者了解到,首先要分清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


重疾险属于给付型保险,确诊后一次性给付,用于补偿长病假或辞职养病而导致的收入损失,康复调理期间的营养费、护理费、房贷车贷等固定支出,家庭正常生活运转的固定开销等等。这些支出往往会因为家庭收入锐减而造成较大负担。有了保险赔付,投保人患病后,家庭生活将少受影响。


医疗险则是补偿型保险,实报实销,有的按社保目录报销,有些则覆盖自费药品和治疗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通俗地讲,医疗险可以解决看病的钱,重疾险负责解决养病的钱。对经济条件一般的人来说,可以先暂时购买一年期的医疗险和重疾险,价格相对便宜,也能支撑大病带来的医疗负担。如果经济条件良好,则要优先考虑重疾险。如果保费支出无负担,则建议医疗险与重疾险两者都买,并且适当提高保额。


重疾险应该什么时候购买?答案是越早越便宜、门槛越低。


责任编辑:bluceshen

Copyright(C) 2010-2018 www.baozhidao18.com 版权所有 (C) 保之道 粤ICP备17107411号

联系电话:0755-26415179 邮箱:bluceshen@baowo1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