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谈,重疾险有了身故责任,还需要买寿险吗? 这个疑惑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 虽然在传统观念里,重疾险保的是大病,但现在重疾险的责任在不断丰富,从保重疾、轻症、轻症豁免、身故责任,形成了一个更全的保障体系。 在投保了一份有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是否还需要买寿险。 重疾险身故责任vs寿险身故责任 重疾险的身故责任赔付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于重疾赔付而言。重疾险的身故责任理赔要求是合同期内没发生重疾、轻症理赔的这个大前提下,才能理赔身故责任。如果发生了重疾赔付,那么身故责任就无效了。 寿险主要的作用就是身故责任,在投保人死亡后,其家属可以获得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额。其中寿险又可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定期寿险的赔付是概率性事件,它提供的是20年、30年或者到60、70周岁的保障,如果合同到期被保险人健在,那么就不会产生理赔;终身寿险的赔付是100%,因为人总会老去离开。 从理赔发生率的角度,终身寿险的保费要远远高于定期寿险。 可见,重疾险的身故责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没发生过重疾、轻症理赔 2、在合同期内身故 对比下,寿险的身故责任只需在合同期内即可。从身故责任的履约条件上,显然寿险的身故责任更简单明了。 我有重疾险保身故,还要买x寿险吗? “买的重疾险有身故责任了,还要不要买寿险?”很多买过重疾险的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关于这一点,需要单独说一下。 不同重疾险的身故责任也是不同的。可以分为身故返还保费、身故返还保单现金价值、身故返还保额。显然,保费是最少的;现金价值在交费初期也很低,会逐渐增长(部分重疾险产品后期的现金价值比保费还要高);返还保额是理赔数额相较大的一种类型。 举个例子,如果说小李买了一份30万保额的重疾险,要想得到30万的身故赔付。需要满足这三个条件: 1、没发生过重疾、轻症理赔; 2、在合同期内身故; 3、重疾险明确规定身故返还保额。 这实现起来还是有难度的,除天灾人祸外,人类第一大死因是自身疾病。换句话,大多数人都是因病身故的,所以即使投保的是终身重疾险,最有可能得到理赔的依然是重大疾病。想要一份有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替代寿险是不可以的。 总的来说,重疾理赔前身故,分为2种情况:因重疾以外的原因身故、因重疾身故。 1、因重疾以外的原因身故 如果是重疾单次赔付的重疾险,若身故前已发生过重疾理赔,重疾险效力已经终止,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 若身故前未发生过重疾理赔,或者是重疾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因重疾以外的原因身故,重疾险的赔付分为以下2种: (1)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按照合同的约定:赔保额或返还保费; (2)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通过退保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 所以,为了先于重疾的身故,购买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很有必要。 那么,是不是对于晚于重疾的身故,重疾险就一定会赔呢? 2、因重疾身故 因重疾身故,重疾险的赔付分为以下2种: (一)身故前所患重疾,已达到重疾理赔条件,按照重疾理赔; 重疾按照理赔的条件可以分为3类: (1)确诊即赔,如恶性肿瘤等。 (2)确诊且必须实施了约定的治疗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必须实际实施了开胸进行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的手术。 (3)确诊且在生存期(90天或180天)后的体况满足约定的条件,如脑中风后遗症等。 (二)身故前所患重疾,未达到重疾理赔条件,按照身故理赔。 身故理赔,按照合同的约定,赔保额、返还已交保费或现金价值。 所以,即使是因重疾身故,也不一定可以获赔重疾保险金。 保费比较 常见的消费型重疾,譬如:瑞泰瑞盈、复星康乐一生C款,一般不含身故。但身故时可以选择退保,拿回保单的现金价值,这笔钱一般不会太多。 有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比如:弘康哆啦A保,复星康乐一生B款。 问题来了: 如果重疾和身故都想保,是该买一份含身故的重疾,还是身故和重疾分开买比较划算呢? 包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有点儿像消费型重疾险+寿险的组合。 今天咱们来比较一下保费。 瑞泰瑞盈(保终身)+传世荣耀终身寿险VS哆啦A保: 从对比图上我们很好看出,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寿险这种购买方式,两者保费之和是远远高出包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的。 但这份贵出来的钱的价值就在于,一旦被保险人患重疾后身故,那么组合购买的方式是每份保单都能拿到赔付的,但是包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就只能拿到一份赔付。 另外,小编建议,预算有限想寻求高性价比的话,可将上图中的终身寿险用定期寿险替换,保障期间覆盖家庭责任最重的时段即可。
|
上一篇:如何看待重疾险中的“轻中症”?